为何,野河鱼渔庄的"鱼",极度容易受伤,而死亡呢?
发布时间:2023-05-21 04:32
|
阅读量:
|
作者:
147小编
在全国各地渔庄,吃野生河鱼,常常发现名贵鱼,经常翻白死亡。对渔庄老板,损失巨大!对广大吃货,吃不上,也感叹这个鱼不容易吃得到!
某野生鱼庄
如何,提高野河鱼存活率?鱼庄老板认真看完,收获多多!以笔者来看,必须同时做好以下几方面:
一是培养习性。野生鱼生活在广阔水面,自由自在,无受拘束。突然,被关在狭小渔池,供客人观选,应激反应大,容易死亡。正确做法是,在捕涝地,用小格网箱,模拟渔池养殖,7-15天后,再运输至渔庄渔池。这样,存活率大大提高。
老淳野生鱼店
二是入池消毒。很多鱼庄,对进池鱼,未进行消毒,几天后,鱼几条或大量死亡。究其原因,大概率为,捕涝时,鱼容易受伤而感染,或者鱼从野生环境中带来大量细菌,所以鱼容易生病死亡!正确做法是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溶液,对鱼进行10一15分钟消炎杀毒!
三是水质定调。水质是养鱼第一要义。水的软硬度和酸碱度,最要关注。野生环境多为软水,偏酸一点,城市自来水是硬水偏碱性。很多渔庄,自来水未暴晒,鱼死亡可能是氯中毒。正确做法是,使用好太阳能灯,进行充分杀和晒,才能挥发干净。
四是增氧减密。渔庄,池小,鱼多,密度大,养鱼大忌。野生鱼,进池首先要解决缺氧问题。在野生环境下,水域面积大是不缺氧的,而渔池场地较小。因此,必须上增氧设备,同时扩池。
若能解决这些问题,渔庄野生鱼基本是可以养活的、长命的。你的高见呢!